第134章 忽悠老朱开海
没一会儿,仪表堂堂,目若朗星的卓敬穿着朝服大步走了进来,叩首道:“臣户部尚书卓敬叩见皇上,圣躬金安!”
说罢,看到朱元璋身旁的朱英,又拱手道:“拜见皇长孙!”
朱元璋笑了笑,指着卓敬说道:“大孙啊,看看卓尚书,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华有才华,三十出头就坐上了六部尚书,替咱掌管整个大明的钱财,这就是人才!”
“卓尚书乃朝廷栋梁之材!”
朱英点点头,表示赞同,卓敬的才华先不说,就凭这副相貌,放在后世那真是老少通杀。
卓敬听后微微一笑,拱手道:“皇上,皇长孙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事实证明,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人谁都喜欢,洪武四年的状元吴伯宗也是因为长得好看才走了狗屎运。
“卓敬啊,坐吧!”朱元璋随口说道。
卓敬惶恐的坐在下面的椅子上,屁股刚算挨着边。
“咱找你来,没别的事,就两个字,要钱!”说着,拿起身前的一本本奏疏缓缓说道:“这是山东水灾,黄河多处大堤决口,三千多户房屋被大水冲毁,四五万百姓无家可归!”
“大堤要修,房屋要重建,百姓要吃饭,,,”
说着又拿出刚才朱英看的奏疏说道:“这是福建倭患,,,”
“这是缅人勾结土司造反,,,”
说话间,连续拿出十几个奏疏扔在桌上,问道:“咱就问你一句话,户部还能不能拿出钱来?”
卓敬听到此话,沉默一阵,随口说道:“能!”
还没等朱元璋露出喜悦,卓敬紧接着说道:“臣刚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皇上刚才所言之事,若想全部完成,国库见底,接下来整个大明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臣谏言,请皇上三思!”
“钱呢?”
朱元璋怒道:“娘的,是不是让你这个户部尚书贪污了?”
“臣冤枉!”
卓敬跪在地上,朗声道:“自臣接任户部尚书以来,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册,皇上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查,若是查到臣有中饱私囊之举,甘愿领死!”
“那咱问你,钱呢?”朱元璋一脸的怒意。
卓敬老实回答道:“去年河南旱灾,加上燕王北伐伪元太尉乃而不花,光这两件事就耗费了国库三成的银两,这还不算东南,西南,辽东大小的战争,加起来耗尽了国库一半之多!”
听到此话,朱元璋脸色缓和了一些,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是,国库没钱,灾情就不管了,倭患就不平了,缅人就不打了?”
“就让百姓饿死?”
“就让那些杀我大明百姓,占我大明国土的倭子,缅狗逍遥法外?”
卓敬跪在地上惶恐道:“臣绝我此意,只是国库实在拿不出这么钱,,,”
“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怎么当的!”朱元璋突然大吼道:“咱看你比傅友文那个混账也强不到哪去!”
眼看老朱又要发火,朱英连忙劝道:“皇爷爷,卓尚书只是掌管大明的钱财,又没有钱生钱的本事,你这就有些不讲理了吧,这事怎么能怪到人家卓尚书头上呢!”
朱元璋见自己的最心疼的大孙都发话了,只得说道:“卓敬,咱也不为难你,先从国库拿出一半的钱去赈灾和打仗……”
“皇爷爷!”朱英打断道:“孙儿认为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仗可以缓一段时间再打,但赈灾一天都不能耽误,延迟一日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
“孙儿去过灾区,亲眼看到过百姓的惨状,百姓过的实在太苦了,经不起折腾了,孙儿建议还是先赈灾,后打仗!”
朱元璋听后陷入沉思之中,这话说的倒真是这么回事!
随口沉声道:“就按照咱大孙说的对办吧,打仗的事先放一放,先调拨银子去赈灾!”
“臣遵旨!”卓敬捏了一把冷汗,随后退去!
朱元璋紧闭双眼,半躺在椅子上,满脸愁苦的说道:“别看咱是大明的皇上,其实啊,是驴粪蛋子,表面光而已!”
“干啥都要钱,天天操不完的心,有时候咱都想退位让给你爹了,也落个清闲自在!”
“瞧您这话说的……”朱英安慰道:“这大明离开谁也离不开您啊,您就是大明的定海神针,有您在才能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您这根顶梁柱要塌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妙呢!”
听到此话,朱元璋顿时笑了,说道:“你今天吃蜜了,怎么小嘴这么甜!”
“孙儿说的是实话而已!”朱英笑道:“不就是缺钱吗?”
“孙儿有办法解决!”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你有啥办法?”
朱英正色道:“解除海禁,开关!”
“你啥意思?”朱元璋瞪着他质问道:“还他娘的嫌倭寇不够多?”
朱英解释道:“海禁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百姓的安危,但同样影响了朝廷财政收入,而且,海禁非但没有起到隔绝倭寇的作用,反而越来越严重,皇爷爷,由此可见,海禁是错误的!”
“咱用不着你这在唱反调!”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之前你就给咱提过开海禁的事,咱是一直不同意的,不仅是倭患这么简单,还有……”
“还有走私,内外勾结,影响大明的安危,对吧?”
朱英抢先说道:“这样大明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机会……”
“停!”朱元璋坦然道:“大明不需要对外贸易,关起门过咱自己的日子多好!”
“大孙啊!”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那倭寇皆是狼子野心,觊觎咱们大明的土地和财产,咱万不能做那引狼入室的事情,种地足矣养活自己!”
“再说了,你还有你带来的那两样宝贝,以后饿不死人!”
“皇爷爷,那您现在还认为种地能养活整个大明的人口吗?”
朱英反驳道:“大明开国已二十余年,人口也在不断增长,洪薯和洪米一旦推广到全国,人口会剧烈增长,到时候大明能养的起这么多百姓吗?”
“那玩意虽然顶饿,但始终不能当饭吃啊,不然您将来看到的不是洪武盛世,而是洪薯盛世!”
朱元璋听后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英趁机继续说道:“皇爷爷,孙儿建议您取消海禁,恢复太仓,泉州,明州,广州四个市舶司,让大明对外开展贸易,从而在其中收取海关税!”
“海关税?”朱元璋好奇问道:“啥叫海关税?”
在山东的时候,朱英就想到了开海征税是目前为朝廷增加收入最好的办法,至于细节问题,这几天也想的差不多了!
朱英胸有成竹的说道:“所谓的海关税,就是无论拉东西出海,还是拉回东西回到大明,经过港口时都要按照货物的价值交一成的税,货物多就多交,少就少交,这样来回一次就是二成的税!”
“不仅如此,特殊的东西和船只,还要交额外税,比如,船只定为15尺宽,多一尺要多加税!”
“还有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硬通货在其他国家很受欢迎,还要在二成税上再加二成!”wap.
朱英侃侃而谈,朱元璋听的云里雾里,见老朱神情凝重,朱英说道:“皇爷爷,您是不是没听懂,孙儿再给你解释一遍!”
“不要说了,咱听懂了!”朱元璋摇头道:“这事太大了,咱要和太子,还有大臣商量一下!”
朱英知道,这事不是靠自己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开海,但前提要彻底解决倭患问题!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确立以农为本,所以朝廷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农业,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靠种地已经逐渐养不起这么多百姓!
海禁虽然可以打击倭寇,走私和勾结外敌,但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扼杀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此时的大明还没有意识到大海对贸易和战争的重要性!借箭十万的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说罢,看到朱元璋身旁的朱英,又拱手道:“拜见皇长孙!”
朱元璋笑了笑,指着卓敬说道:“大孙啊,看看卓尚书,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华有才华,三十出头就坐上了六部尚书,替咱掌管整个大明的钱财,这就是人才!”
“卓尚书乃朝廷栋梁之材!”
朱英点点头,表示赞同,卓敬的才华先不说,就凭这副相貌,放在后世那真是老少通杀。
卓敬听后微微一笑,拱手道:“皇上,皇长孙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事实证明,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人谁都喜欢,洪武四年的状元吴伯宗也是因为长得好看才走了狗屎运。
“卓敬啊,坐吧!”朱元璋随口说道。
卓敬惶恐的坐在下面的椅子上,屁股刚算挨着边。
“咱找你来,没别的事,就两个字,要钱!”说着,拿起身前的一本本奏疏缓缓说道:“这是山东水灾,黄河多处大堤决口,三千多户房屋被大水冲毁,四五万百姓无家可归!”
“大堤要修,房屋要重建,百姓要吃饭,,,”
说着又拿出刚才朱英看的奏疏说道:“这是福建倭患,,,”
“这是缅人勾结土司造反,,,”
说话间,连续拿出十几个奏疏扔在桌上,问道:“咱就问你一句话,户部还能不能拿出钱来?”
卓敬听到此话,沉默一阵,随口说道:“能!”
还没等朱元璋露出喜悦,卓敬紧接着说道:“臣刚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皇上刚才所言之事,若想全部完成,国库见底,接下来整个大明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臣谏言,请皇上三思!”
“钱呢?”
朱元璋怒道:“娘的,是不是让你这个户部尚书贪污了?”
“臣冤枉!”
卓敬跪在地上,朗声道:“自臣接任户部尚书以来,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册,皇上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查,若是查到臣有中饱私囊之举,甘愿领死!”
“那咱问你,钱呢?”朱元璋一脸的怒意。
卓敬老实回答道:“去年河南旱灾,加上燕王北伐伪元太尉乃而不花,光这两件事就耗费了国库三成的银两,这还不算东南,西南,辽东大小的战争,加起来耗尽了国库一半之多!”
听到此话,朱元璋脸色缓和了一些,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是,国库没钱,灾情就不管了,倭患就不平了,缅人就不打了?”
“就让百姓饿死?”
“就让那些杀我大明百姓,占我大明国土的倭子,缅狗逍遥法外?”
卓敬跪在地上惶恐道:“臣绝我此意,只是国库实在拿不出这么钱,,,”
“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怎么当的!”朱元璋突然大吼道:“咱看你比傅友文那个混账也强不到哪去!”
眼看老朱又要发火,朱英连忙劝道:“皇爷爷,卓尚书只是掌管大明的钱财,又没有钱生钱的本事,你这就有些不讲理了吧,这事怎么能怪到人家卓尚书头上呢!”
朱元璋见自己的最心疼的大孙都发话了,只得说道:“卓敬,咱也不为难你,先从国库拿出一半的钱去赈灾和打仗……”
“皇爷爷!”朱英打断道:“孙儿认为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仗可以缓一段时间再打,但赈灾一天都不能耽误,延迟一日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
“孙儿去过灾区,亲眼看到过百姓的惨状,百姓过的实在太苦了,经不起折腾了,孙儿建议还是先赈灾,后打仗!”
朱元璋听后陷入沉思之中,这话说的倒真是这么回事!
随口沉声道:“就按照咱大孙说的对办吧,打仗的事先放一放,先调拨银子去赈灾!”
“臣遵旨!”卓敬捏了一把冷汗,随后退去!
朱元璋紧闭双眼,半躺在椅子上,满脸愁苦的说道:“别看咱是大明的皇上,其实啊,是驴粪蛋子,表面光而已!”
“干啥都要钱,天天操不完的心,有时候咱都想退位让给你爹了,也落个清闲自在!”
“瞧您这话说的……”朱英安慰道:“这大明离开谁也离不开您啊,您就是大明的定海神针,有您在才能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您这根顶梁柱要塌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妙呢!”
听到此话,朱元璋顿时笑了,说道:“你今天吃蜜了,怎么小嘴这么甜!”
“孙儿说的是实话而已!”朱英笑道:“不就是缺钱吗?”
“孙儿有办法解决!”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你有啥办法?”
朱英正色道:“解除海禁,开关!”
“你啥意思?”朱元璋瞪着他质问道:“还他娘的嫌倭寇不够多?”
朱英解释道:“海禁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百姓的安危,但同样影响了朝廷财政收入,而且,海禁非但没有起到隔绝倭寇的作用,反而越来越严重,皇爷爷,由此可见,海禁是错误的!”
“咱用不着你这在唱反调!”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之前你就给咱提过开海禁的事,咱是一直不同意的,不仅是倭患这么简单,还有……”
“还有走私,内外勾结,影响大明的安危,对吧?”
朱英抢先说道:“这样大明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机会……”
“停!”朱元璋坦然道:“大明不需要对外贸易,关起门过咱自己的日子多好!”
“大孙啊!”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那倭寇皆是狼子野心,觊觎咱们大明的土地和财产,咱万不能做那引狼入室的事情,种地足矣养活自己!”
“再说了,你还有你带来的那两样宝贝,以后饿不死人!”
“皇爷爷,那您现在还认为种地能养活整个大明的人口吗?”
朱英反驳道:“大明开国已二十余年,人口也在不断增长,洪薯和洪米一旦推广到全国,人口会剧烈增长,到时候大明能养的起这么多百姓吗?”
“那玩意虽然顶饿,但始终不能当饭吃啊,不然您将来看到的不是洪武盛世,而是洪薯盛世!”
朱元璋听后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英趁机继续说道:“皇爷爷,孙儿建议您取消海禁,恢复太仓,泉州,明州,广州四个市舶司,让大明对外开展贸易,从而在其中收取海关税!”
“海关税?”朱元璋好奇问道:“啥叫海关税?”
在山东的时候,朱英就想到了开海征税是目前为朝廷增加收入最好的办法,至于细节问题,这几天也想的差不多了!
朱英胸有成竹的说道:“所谓的海关税,就是无论拉东西出海,还是拉回东西回到大明,经过港口时都要按照货物的价值交一成的税,货物多就多交,少就少交,这样来回一次就是二成的税!”
“不仅如此,特殊的东西和船只,还要交额外税,比如,船只定为15尺宽,多一尺要多加税!”
“还有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硬通货在其他国家很受欢迎,还要在二成税上再加二成!”wap.
朱英侃侃而谈,朱元璋听的云里雾里,见老朱神情凝重,朱英说道:“皇爷爷,您是不是没听懂,孙儿再给你解释一遍!”
“不要说了,咱听懂了!”朱元璋摇头道:“这事太大了,咱要和太子,还有大臣商量一下!”
朱英知道,这事不是靠自己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等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开海,但前提要彻底解决倭患问题!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确立以农为本,所以朝廷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农业,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靠种地已经逐渐养不起这么多百姓!
海禁虽然可以打击倭寇,走私和勾结外敌,但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扼杀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此时的大明还没有意识到大海对贸易和战争的重要性!借箭十万的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