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在线阅读 - 第372章 冶铁御史

第372章 冶铁御史

    “侵占宗室的庄田?”崇祯冷笑道,“谁借给他们的胆子?”

    堵胤锡道:“要说呢,许多庄田原本确实也是各府缙绅的,只是为了逃避税赋才不惜投献于各藩名下,但既然现在这些庄田已经在各藩名下,缙绅就无权再拿回去,他们想要拿回去也行,把投献在各藩名下之后逃脱的税赋补齐即可。”

    “圣上,这样怕是不妥吧?”章旷吓得脸色都白了。

    因为这么搞的话,打击面就实在太广,整个湖广的地主缙绅怕是要翻天。

    “他们翻不了天。”崇祯却冷哼一声说,“章旷,你只需要告诉朕,此事你能不能办?你若是不能办,朕便让别人来办,但这件事是一定要办的。”

    崇祯甚至连人选都想好了,那就是应天巡抚兼提督操江军事金铉。

    顿了顿,崇祯又接着说道:“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乃是我大明朝的粮仓,朕绝不允许那些蠹虫危及大明的粮食安全。”

    见崇祯决心这么大,章旷一咬牙说道:“臣能办!”

    “能办就好。”崇祯欣然道,“眼下已经过了惊蛰,马上要开始今年的春耕,所以此事你需要抓紧办,各藩的庄田收回之后全部充为朝廷官田,分给湖广的百姓去耕种,田租就按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额度,每亩五升三合五勺!”

    经张居正清丈之后,湖广合共有耕地9100多万亩。

    到崇祯年间,各藩侵占再加上各府地主缙绅投献的,各藩名下的庄田少说也在8000万亩往上,留在地主或百姓名下的耕地绝不会超过500万亩。

    即便按8000万亩计,一年便可以收取粮赋428万石有奇!

    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极大的促进粮食增产。

    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同样的地,同样的人,为什么一个包产到户就能让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原因很简单,就是农民的积极性提上来了。

    同样的道理,佃农和自耕农的积极性也是截然不同的,佃农因为是佃的别人家地,就不会很尽心的侍弄,因为谁也不知道来年地主家还让不让佃?但如果是自家耕地就不同,那肯定是往深了翻土,也肯定会起早摸黑拾粪往自家地里施肥。

    总之一句话,如果让湖广的9000多万亩耕地留在各府缙绅名下,再佃给佃农种,每年撑死了也就产出九千万石!但是如果让自耕农来耕种,就至少可以收粮一亿八千万石,这就凭空多出来九千万石粮食,足以保证江南的粮食供给。

    当然,以上的假设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湖广由于多次遭受兵乱,人口大量流失,现在至少有一半以上耕地抛荒,所以每年能够产出五千万石粮食就顶天了,但即便是这样,改由自耕农来耕种也可以多出来五千万石!

    有了这五千万石粮食,同样足够保证江南的供给。

    所以说湖广熟天下足,这话真不是一句谚语而已,真有事实依据。

    “圣上是说,将藩王名下的庄田充为官田,再然后分给百姓耕种?”章旷差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出现幻听。

    堵胤锡倒是见怪不怪。

    “对,别的省先不管,但是湖广乃是大明之粮仓,不能再任由藩王弊政延续下去,而是必须拿出壮士断腕之决心,刮骨疗毒!”顿了顿,崇祯又说道,“好在,分封在湖广的这些藩王大多已经被闯贼和张献忠杀得绝嗣,所以问题不大。”

    在将来,崇祯肯定还要把湖广的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

    因为藩王侵占耕地的情况,除了广东福建和江南之外,整个大明都是重灾区,只要整个大明都按照湖广的这个法子办,大明就再不会有粮食危机。

    当然了,步子不能一下就迈这么大,不然就会扯着蛋。

    就当下而言,还是优先处理好湖广,毕竟这是大粮仓。

    “圣上此举,诚然利国利民!”章旷大为动容,朝崇祯深深一揖。

    又起身说道:“不过此策若是当真推行开来,必然会极大触怒湖广之缙绅,臣担心这些缙绅会勾结外贼,欲不利于大明。”

    “朕还是刚才那句话,他们翻不了天。”崇祯冷然道。

    稍稍的一顿,又说道:“当然,防患于未然还是要的,朕决意在武昌再设一个镇台,屯兵十万到十五万,所以得留出四百万亩官田给朕作恩赏田,普通的耕地还不行,必须得是洞庭湖畔最肥沃的良田才行。”

    章旷欣喜道:“圣上是要从乱兵中筛选出五万到十万人充为武昌镇的镇兵?然后每丁赏赐二十五亩恩田?”

    “章旷,你说什么呢?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崇祯道:“这些乱兵聚众哗变、放火杀人,甚至还杀了我大明的湖广总督,朕不予严惩却反而要赏赐给他们恩田,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何腾蛟泉下有知估计会被气得活过来再次一次吧?”

    “此间是臣思虑不周。”章旷连忙有些讪讪的向崇祯致歉,“还请圣上责罚。”

    “责罚就免了。”崇祯哼声道,“章旷,有一颗仁心是好的,但是仁慈太过,那就成了烂好人,受了你恩惠的人也是不会念你的好。”

    “臣,谨领圣上教诲。”章旷再次长长一揖。

    崇祯又接着说:“不过,你刚才的话朕听进去了。”

    “十八万乱兵,朕不会滥杀,那八万没有做过恶的,就留在武昌府种田吧,可以每丁先分给他们二十亩田,前三年需要上缴收成的五成,此后每年递减一成,直至降为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止,今后就一直按照此数征收粮赋。”

    “至于剩下的那十万余乱兵,则必需得终身服劳役。”

    “朕打算在长沙府下湘潭县设立一个大型冶铁工场,这十万乱兵就替朕、替朝廷在那里冶炼一辈子的铁吧。”

    这下章旷真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惩处之法。

    不过章旷还是担心湖广的安危。

    章旷道:“圣上,那武昌镇的镇兵从何而来?”

    崇祯道:“武昌镇暂且不设镇兵,至于安危,你也不用担心,朕会把南京的27万新军全部调来武昌长期驻训。”

    听到这,章旷顿时彻底放下心来。

    朝廷新募的新军章旷已经见过了,据说只是不到三千新军就将六千多精锐乱兵打得溃不成军,现在圣上要调来27万新军长期驻防武昌,还能有什么事?便是伪顺又或者建奴倾举国之兵南下,也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顿了顿,崇祯又道:“章旷,趁现在春耕还没有开始,百姓们都还闲着,你赶紧组织壮丁兴修水利,至于银子,据朕所知现在户部有的是银子,你若是开口去讨要,上百万两估计是很难要到,但是几十万两应该不难。”

    “臣领旨。”章旷长身一揖兴冲冲走了。

    打发走章旷,崇祯又派人把吴晋锡叫来行辕。

    待吴晋锡大礼参拜过,崇祯问道:“吴晋锡,听堵卿说你对金石矿冶之道颇有涉猎?”

    “不敢说颇有涉猎,只能说略懂。”吴晋锡一脸谦虚的应道,不过从表情就看得出,此君应该是真懂矿冶之道。

    崇祯便决定考一考吴晋锡。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你读过没有?”

    “回圣上话,臣有幸拜读过天工开物一书。”

    “可否与朕说说生铁何来,熟铁何来,钢又何来?”

    “臣借用天工开物之原文,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为生,既炒则为熟,生熟相和炼之则成钢,不过臣以为其炼钢之法实不足取。”

    “哦?”崇祯问道,“你有更好的法子?”

    “确有一法,不过并非臣之所创,乃是臣于一古书中得来。”吴晋锡道,“既然生铁炒之可为熟铁,当也可炒之而为钢,而不必锤炼!”

    崇祯笑道:“你说的是炒钢法吧?两汉时便有之。”

    “圣上竟也读过那部古书?”吴晋锡不禁有些意外。

    说到这里,便可以确定吴晋锡对于矿冶之道确有涉猎,是个技术型官员。

    当下崇祯一正脸色说道:“吴晋锡,朕欲在长沙府下湘潭县设一大型冶铁工场,专替内务府冶炼生铁、熟铁及钢铁,今需一冶铁御史负责此事,你可愿为为朝廷担此重任?你若是愿意,朕这便提议内阁擢升你为右佥都御史兼冶铁御史。”

    吴晋锡闻此不禁有些懵,大型冶铁工场?冶铁御史?

    可是只听说过屯田御史,从未听说过有冶铁御史啊,不过右佥都御史倒是不错,正四品的科道言官,再往前一步那就是朝廷重臣或者封疆大吏。

    好半晌,吴晋锡才问道:“圣上,打造冶铁工场以及开矿之花销……”

    “花销之事不用你操心。”崇祯当即打断,“内务府会提供所有开销。”

    吴晋锡想了想,又说道:“此冶铁工场之规模需多大?年出铁多少斤?”

    “工场规模自然是越大越好,年出铁量也是多多益善。”崇祯不假思索的说道,“朕不给你设定上限,但是下限却得说好,年出铁不少于两千万斤!”

    wap..OrG寂寞剑客的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