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志愿军
船到扬州。 老爹顶盔贯甲的带着几名家丁等在码头,花白头,一只眼睛还蒙着一只黑色的眼罩,手里握着那杆标志性的缠铁枪。 老兵老矣,但却再次披上了战甲。 “老爹,你这是?” “你要去河北跟高句丽人打仗,我一定要去。” 老爹神情很坚定,“打突厥打吐蕃打吐谷浑我都可以不去,可以不管,但打高句丽人,我一定要去。” “爹,你这么大年纪了,而且都已经致仕了。”李顾不得旅途疲惫,拉着老爹的手劝道。 老铁枪此时却无比的固执。 “我曾三征辽东,在辽东留下了大小伤疤十余处,我的无数袍泽弟兄,都死在了辽东,甚至我的几个亲兄弟都死在了那里。” 虽然已经致仕,但老爹却愿意以志愿兵的形式前往。 隋朝时的征辽,让无数中原百姓留下怨念,既怨杨广,也更恨高句丽人,当年有无数的征辽士兵和民夫死在辽东,加起来数十万人。 老爹要去,李拦也拦不住。 犹豫许久之后,李点头。 上岸休整补给,当地官员一起来拜见李。对于这些地方官员,李也只是见了一面,简单的谈了几句,便随老爹回了家中。 老爹以前是扬州人,但那时家境一般。后来更是背井离乡,家破人亡。临到老了,却又得以衣锦还乡。 老爹回乡之前,李就派人在老家起了大宅,修了坟。 爷俩回到家,老爹先领着李去了祖坟。 那里埋着张家的祖辈,李挨个磕头,烧了许多纸钱。 回到庄园,又去了宗祠。 因为老爹如今达了,于是便也帮衬起原来家族的人。过去张氏一族的人,现在都在庄园便修了房子,还起了学校,请了先生。张氏族人的子弟都可以免费读书。 虽然老爹这一支已经被赐姓,录入皇族谱序,算是脱离了张家。但和张家,却也依然是宗亲。 到了家,张家的这些族人,自然都过来拜见,虽然来的人中,许多都是张家长辈,李只能算是晚辈,可李毕竟是当朝宰相。 对于这些没有什么感情的族人,李还是很客气的,李跟他们是没感情,可老爹跟他们却有感情。 “相国,外面来了不少人,求见相国,说是要志愿随相国去打高句丽。” 李有些惊讶,老爹要志愿去打高句丽,没想到现在又有一群人说要去打高句丽。 “我过去看看他们。” 李氏庄园大门口,聚焦了上百号的人。 有老有少。 那些老的自称是当年征过辽的人。 其实这些人也不能说老,许多人跟老爹差不多年纪,甚至不少比老爹年轻,只是因为生活艰辛有些显老。 算下来,他们也确实不老。 毕竟三征辽东是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相距到如今也不过是十五年不到。当年二三十岁的府兵,如今也才三四十岁。年纪大点的,也才五十来岁。 “你们要去打仗?”李问。 “我们要去打高句丽,要报仇!” 这些府兵,都是当年参加过征辽的老兵,当年的征辽,每次都是规模庞大,不少士兵上战场,是跟着父亲兄弟子侄一起去的,多少亲人死在那里没回来。 李又问那些年轻人,“你们也要去打高句丽人?” “我们要为父兄报仇!”这些年轻人喊道。这些人都是当年战死辽东的隋军的子弟们。 听说李授任燕云节度使,要去北方指挥与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战争,要经过扬州,便都赶来了。 这些人的热情,那股子参战的渴望,让李都有些迷惑。 与他们聊了许久,李才算是差不多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确实想去打高句丽人,报当年的仇。 当然,这只是其一。 一般人躲避战争都来不及呢,哪怕这些当年的老兵和当年老兵的子弟们。 这些人想去打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带兵的是李。 李,在大唐可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是军神。哪一次李出兵,没赢?不管带兵多少,最终都能赢。 跟着李的兵将,总能立功。 尤其是李打仗,向来伤亡极少。 这样一来,跟着李打仗,便危险小,却立功的机会多,这样的好事,谁不心动呢。 如今虽然天下一统,可大唐依然极重军功。军功,依然是得爵或者升官的最佳途径,得不了爵当不了官,起码挣起赏赐来也容易啊。 无利不起早,这些人也都是精明的。况且,他们也确实对高句丽人心怀怨念。 志愿兵。 李想起来历史上李世民晚年亲征高句丽,当时长安子弟踊跃报名,志愿随军征战,李世民称这些人为志愿兵,带着他们亲征辽东。 想不到,如今自己也碰上了这些志愿兵。 “带上他们吧。”老爹在一边说道。 以李如今的官职地位,带一群志愿兵,倒也没人能说什么,传出去,还会让人称颂这些老兵和少年们忠义热血。 “好吧。” 李考虑了会后,最终答应了下来。 “这些人就单独编为志愿军,由老爹你来统领。” 不过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府兵,若他们是府兵也不用以这种形式来求得上战场立功名的机会了。 不是府兵,便有一个麻烦,他们没有装备。 他们除了没有装备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这些人里,除了部分曾经在隋朝当过兵参加过征辽,其余多数都是些农家子弟,说白了,就是些选不了府兵的人。 这年头选府兵也得讲条件,不是官僚子弟就是地主子弟,起码也得是个富裕的自耕农,一般人是选不上的。 不是府兵,便缺少训练,不说军阵号令这些熟悉,连起码的武艺这些,他们也肯定是不怎么样的。 正规的府兵,基本上人手都装备一把弓,平时训练的多。可普通农夫子弟,除了一些猎户子弟,一般人哪会用弓。而弓弩这些东西,又不是三天两日就能操练会的。 其余刀牌等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带上他们是行,甚至给他们弄装备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给了他们弓箭弩机他们也用不来,就算是一般的刀牌,没经过训练也难以参加实战。 李可以带这些人去参战,去立功,但不能带着他们去送死。 “不会弓弩刀牌也不打紧,给他们一人一支长矛,打仗的时候结成长枪阵,也挺厉害的。”老爹道。 长枪兵。 这可以说是军中最低阶的兵种了,因为长枪本身装备便宜,再次哪怕再是新兵,可如果人手一杆长枪,结一个枪阵,士兵们抱起团来,也还是能有些作用的。 一般军中,特别是在乱世之时,各方枭雄暴兵,其中最多的就是长枪兵。 长枪兵也是最不值钱的兵种,炮灰,补充兵。 不过老爹这么一说,李倒想起来,长枪兵确实挺垃圾的,但是自己不是有火药筒嘛,可以把这些长枪兵升级为火枪兵啊,若是再配给他们点手雷,那还是掷弹兵呢。 火枪兵有个好处,不像弓箭手那样对兵员素质要求高,也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周期,简单培训下,基本上就能拉上战场,和训练长枪兵并不麻烦多少。 长枪志愿兵升级为火枪志愿兵,战斗力还是能提升不少的。 想到此,李定下主意,这些志愿兵就都弄成火枪兵吧。wap..OrG 老爹听了李的打算之后,还有点好奇什么叫火枪兵。然后李把祝振东叫来,现在祝振东成了火枪队正,非常努力,受召而来,很娴熟的给老爹演练了一遍什么叫做火枪兵。 长枪上加上竹筒,结果就成了火枪兵? 这个变化,让老爹惊叹,不过以他多年战斗经验,也表示若是没有见过火枪的,交战之时,来这么一下焰火喷射,确实会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就算见过了,可交战之时来这一下,也依然还是能让人慌乱的。 对李来说,火枪志愿兵装备起来也简单,一人一杆长枪,加上火药筒再加手雷,一根火绳,然后就足够了。 顶多再给他们配一顶头盔。 不需要配铠甲,也不需要配上弓弩和横刀,也不要刺刀、盾牌,有这火枪就足够了。 装备起来简单,成本也低。 当天,要收了一百三十多个志愿兵。 然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要求当志愿兵,等第三天李离开扬州的时候,老爹的志愿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个。 不过还没结束,从运河北上,每到一站停靠补给时,必然会有许多人前来要求当志愿兵。 这个时候,老爹也不得不提高条件,只要那些年轻壮实的小伙,甚至要求会些功夫的优先。 如此一路北上,路过秦琼老家的时候,志愿军已经达到了五千。 李也不得不在路上就给李世民上了奏章,把这志愿兵的事情详细奏报。 李世民对于有这么多踊跃报名参军的志愿兵很高兴,朝廷之前确定了要扩军到八十万,但这只是个计划,要选兵要训练,等朝廷完成扩军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有这么多志愿兵,朝廷除了供他们吃喝外,又不需要额外付粮饷等,比从中原各地抽调府兵过去,要快且划算多了,李世民朱笔一挥,同意李接纳那些义勇志士。 于是乎,得了御旨的李也放下了心。 从齐州一直到幽州,沿途招兵买马,等到达幽州的时候,李除了从襄阳带来的五千神机营外,还有整整两万个志愿兵。 两万志愿兵,一路行来一路训练,人手一杆长枪,加上一背包火药筒一包背手雷。 为了让这些志愿兵看起来威武一些,李还特意给他们每人了一套白袍。 白袍一来是为了与府兵红色战袍区分,二来也是因为白色的布匹不经染过,十分便宜。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了一支白袍义军。 幽州城里的尉迟恭早知道李要到了,带着部将赶到运河码头迎接,结果还没等到李的影子,却看到一骑探马飞驰而到,面色惊惶的称南边出现一支大军,足有两三万人。 “不必惊慌,那是李相带着神机营和志愿军到了。”尉迟恭还算沉的住气,不过心里也很惊讶,李难道招募了两三万的志愿兵? 天啊,招募这么多老百姓来干嘛,这些人没经训练,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他一时都有些搞不明白李的用意了。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