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盛唐风华在线阅读 - 第八百四十四章 枭雄(九)

第八百四十四章 枭雄(九)

    徐乐之前提出要看观文殿的时候,王世充的态度就有些迟疑,虽然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要求,不过那种勉强和为难,徐乐看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他就有所怀疑,感觉观文殿里面的东西不寻常,等到他亲眼看过之后,才知道王世充为何如此纠结。

    陈列在观文殿里面的卷册既不是上古典籍,也不是古书善本,而是些账册。上面写满了枯燥乏味的数字再就是名字。内容无趣文字也很平常,虽然字迹清晰,但是大多丑陋,一看就知书写之人无非是粗通文墨能写字而已,根本谈不到书法架构,字写的也毫无美感。这些乏味且寻常的账簿,却是构成天下的基石所在。不管是谁,想要坐稳江山,都离不开这些无聊之物。它们就是大隋一百九十郡、一千两百五十五县的户口、田亩、租调数字。

    天下可以在马上取,却不能靠弓刀去守。要想坐稳江山,总归离不开文官治理。而这个治理,也不是简单的文章教化那么简单。那些认为只靠读书认字,就能管住地方的,未免把牧守地方想的太过容易。天子二宝,土地百姓。支撑帝国存在的基础,就是大隋疆域内万千百姓所提供的租调以及庸役。可不管是租调数字,还是庸役人数以及能力,都不是凭空出现,其所依托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户口记录以及田地数字。

    历来天下大乱都会带来类似的记录,便是天下动荡户口减半,又或者是十无一存。这里面固然是因为战争以及因战争引发的饥荒、水灾等等,导致大量人员死亡户口减少。但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战乱的缘故导致秩序崩坏,从而让户口制度失去作用。官府的户籍资料毁于战火,或是大面积逃亡,让户口档案失去作用,这都会导致人口的大量消失。

    这些消失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死掉了,很大一部分都被高门世家地方豪强趁机吸纳,把他们从自由民变成了自己的奴仆。要知道所谓户口版籍并不等同于天下百姓名册,就算是人头税也不是真的数着人脑袋来征收。这时代所有的户籍统计,都是建立在分田收租、征收调赋以及征发力役的基础上,包括人头税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朝廷户口上统计的,就是自己的税基,而不进行租赋缴纳的人,就不被统计在内。

    世家高门武功勋贵坐拥大量田地山林,这些土地或是山林本身不出产财富,要想带来利益,必须得有人去工作。世家子不可能自己去耕种采伐,是以对于他们来说,人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财富,需要千方百计去攫取。成为世家奴仆的人,就如同世家所拥有的牛马牲畜一样,不再承担赋税,也就自然不会出现在朝廷的户口统计上。

    太平时日他们做这些总得有所顾忌,一旦天下大乱,这些高门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力或是武力明目张胆进行掠夺。是以离乱之年消失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就是被高门世家吸纳,让他们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这种行为等于是从帝王手中抢钱,自然不能为朝廷所接受,是以一旦天下太平秩序稳定,就会围绕户口、田地数字问题进行较量。依据双方力量的强弱决出个结果,最终得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答案。

    这也仅仅是最为理想的形态,很多时候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解决,往往要杀个人头滚滚才能最终达成目的,这过程中或许是若干名门望族的衰落乃至消失,也可能是地方上的官吏身死族灭,总之离不开争斗和死亡。

    南北朝乱世杀伐不断,导致从这个时代走出来的人,身上往往自带铁血气息。杨家父子都是凶狠严苛的性子,流血杀戮更是难免。挟一统南北重塑华夏之危,即便是那些传承数百年的世家望族,也不敢硬抗天子威仪。是以杨坚登基之后,于开皇五年在天下推行“大索貌阅”,也就是清查户口。仅一年时间,就增加户口一百六十余万。

    要知道这些是户而不是人。由于一户五丁计算,这就是足足八百多万人!这么多的人,当然不可能是靠出生生出来的,再说这里面大多数都是成年丁壮而不是儿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浮户”、“隐户”,归根到底就是世家控制的人口。

    大业五年,杨广再一次大索貌阅,规定凡是某地户口有一人不实,当地长官削职;若某人检举出某家隐匿一个丁男,可以此被纠之家代替输缴赋役。这次大索貌阅的效力远不及杨坚,共计增加丁男二十万三千,增加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这两次大索让高门世家意识到杨家父子对于自己的威胁,照这么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挖断自己立身存世的根基。随后大隋动荡天下崩解,最终导致江山灭亡,这其中原因复杂,杨家这种从世家手里抢人头的行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此刻观文殿里收藏的户籍档案,可以看作是用大隋江山换来的。

    按说这些户籍资料田产分布,理应收藏在国都所在专门的库房精心看管打理。就算是东都洛阳留有备份,也是只有对应的官吏可以掌握,且存放在专门的地方,怎么也不该放到观文殿内。再说从方才翻阅的情况看,这些卷册编撰的时间是发生在杨广初征高丽失败之后。也就是第二次大索貌阅的结果,并没能达到杨广满意,第一次辽东攻伐的失败,也让大隋面临人力和财政上的双重压力。为了解决这一切,杨广再次检地检丁,希望从世家嘴里夺一部分资源出来弥补亏空,结果导致了最终的惨剧。杨玄感之乱,很可能也是因此爆发。zWWx.org

    自己当时还在阿爷的护持之下,对于这件事所知不多。由于随后天下陷入动乱之中,人们对于这次检查也就没有太多记录。随着秩序的恶化,杨广再想搞这种大索已经成为泡影,是以这次大索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大隋朝最后的人口田亩数据。

    固然之后的战乱导致秩序崩坏,流民大量增加,会导致很多户籍数据不再准确。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户籍资料没有意义。毕竟伴随着大索貌阅一起推进的,还有大隋的输籍法。也就是把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

    有户口以及输籍资料在,日后天下安定后,就能根据这个估测出原本当地有多少人。如果前后差距太大,那么就不妨再来一次或是几次大索,直到数字达到正常。再说不管怎么乱,田地的总数放在那不会变,有这个依据,谁再想侵占田地就很困难。

    谁拥有了这个,谁就掌握了帝国的基础,至少也是个重要依据。等到改朝换代重新计户授田时,有这个就能加快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避免耗损。

    以杨广的多疑,肯定不会放心把这么重要的资料放在自己视线之外。再说自己大军入长安的时候,也没从大兴宫找到这方面的最新资料。很多户籍档案都是前两次大索时的旧档,效力肯定不如王世充手里这份。

    如果自己猜得没错,这些户籍档案应该是被王世充私自扣下的。杨广有意迁都江都,当然机会把对国家最有用的物资都迁过去,洛阳又是水运中转的重要节点,一切就好解释了。这些户籍从长安运抵洛阳,理应起运上船,再从这里运往东南。可是王世充却把这些扣下了,作为自己个人谋求霸业的根基之一。

    考虑到王世充执掌洛阳以及这些户籍卷册转移的时间,估计他私自扣留这些东西的时候,李渊都还没有起兵造反。那时候王世充肯定谨慎,这些东西不会堂而皇之拿出来,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直到现在他彻底掌握了洛阳局面,且面临瓦岗军的威胁,担心有人损毁这些账册或是把它们交出去,才把这些账册挪到观文殿,且为了妥善存放这些版籍就把那些藏书都挪到了库房。

    且不论他的为人以及忠心,就是这么个布置,就能看出来,此人不但所谋甚大,更是个阴险狡诈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枭雄。这种人反复无常,不管现在对自己多恭顺,真要打定主意翻脸,立刻就会行动不会有半点迟疑。

    正常情况下,王世充当然不会对自己不利,至少现在不是时候。但是自古小心无大错,跟这种人打交道多长个心眼,从来就不嫌多余。自己面前的瓦岗军并非易与之辈,身后李建成虎视眈眈,不知几时就会下毒手,身旁的王世充又是这等人物,玄甲骑看似背靠强援,实则四面受敌孤军奋战。

    想一想自从自己出山,好想就一直是这个样子,也早就该习惯了。就是得让麾下这干军将多长个心眼,别真的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小看了王世充及他部下的那些将卒。再者,那些卷册既然被自己看到,也确实该想个办法,把它们保护起来,以备日后二郎坐天下使用。

    换句话说,从看到那些卷册的时候,自己和王世充就注定要有一场较量,决定这些珍贵底档的归属。以王世充的狡诈,也肯定能猜到这一点。就算瓦岗军不来,玄甲骑在洛阳怕是也没几天安生日子,就得准备接下来的争斗。而摆在自己面前的难处,也远不止这一宗。就是从王世充手里要来的书卷,也是个烫手的馒首,没那么容易送出去。天使奥斯卡的盛唐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