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9
书迷正在阅读: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将军,你妹妹又跑路了(穿书)、后妈她翻车了/每次穿书都在修罗场死去活来、半路杀出的影帝、秋风误、安知非宁(ABO)(H)、林少爷的艳情记事(H)、豪门之养夫[娱乐圈]、娇宠白月光、二少富甲四方[穿书]
抓住主要矛盾了;然后是顾全日本的面子。除了几十个犯有严重反人类罪行的畜生送到中国进行公审之外,其余的家伙则只要求他们死了就行,至于他们是自杀谢罪还是被日本政府处死或者被人“天诛”,中方就不管那么多了,而之前已经死亡的,中方也不再追究。结果,那些战犯基本都被崇仁勒令切腹谢罪(面对中方代表时的解释是向中国人民谢罪,而日本国内则宣传他们是为战争的失败而谢罪……),虽然免了公审的羞辱,但临死前的痛苦比之枪决,可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另外朝鲜问题也值得特别说明一下,因为对日本趁着中国再树强敌的机会在谈判中向自己施加压力不满,胡卫东在朝鲜划界的问题上顺便阴了日本一把,只在和平协议中注明“鸭绿江、图们江以南,北纬39度线以北的土地为朝鲜人民共和国所有,中日军队均不得驻留,否则本协议自动失效。”,这也就意味着日军不能进攻朝鲜,而朝鲜军队南下却不受限制。日方未必没人看出其中的问题,但是日本人对于朝鲜军队十分蔑视,认为只要中**队不参战,光靠朝鲜军队根本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何况协议中也只是说“不能驻留”,也即是地面部队不能进入,动用航空部队进行报复却不在其内,所以日方并不认为朝鲜有胆子向南边的日占区发动进攻,即使真敢,也不过是给驻朝日军奉送练兵的机会罢了……
日本政府愿意和中国议和,除了急于摆脱战争持续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中国释放俘虏的众多日军官兵(注1)。历史上日本当局对于本国战俘都是持有鄙视甚至敌视的态度,除了飞行员之类的精英,日本当局很少会想到要将他们救回或者赎回,但是崇仁对于战俘的态度却与此前的历任天皇不太一样,他认为日军被俘的比例之低已经是世界历史上十分罕有的了,这说明他们在战场上已经竭尽全力,战败的责任不在于下层的普通官兵,而在于上层的错误决策和战场指挥的不力,因此强烈主张要将这些战俘要回来。
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损失实在太大,光是战死的人数就有200多万,不但陆军部队里的老兵几乎损失殆尽,甚至就连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青壮劳力不足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总人数多达130余万的在华日本战俘就变得价值连城了,他们若能归国,无论对于日军地面部队战斗力的恢复,还是日本经济的恢复都将起到巨大的帮助,注1:战争期间滞留在中国的日本平民则不须交涉,本来就要遣返,但其中有技术特长的还是被胡卫东大都扣了下来,由于日本无法确认那些人是否还在人世,所以拿胡卫东的赖皮没有办法,就像中国对待被鬼子掠走的文物一样,不知道算不算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第五百零三章 停 战(下)
在日方作出让步、同意让那些战俘中的新老技工留在中国并将他们国内的家眷也一并送来之后,胡卫东代表赤色党同意将其余的战俘放回日本,但同时要求日本政府承诺不会对那些接受、或者是部分接受了赤色思想的战俘进行迫害。对此崇仁倒是显得颇为大度,他不但爽快地接受了这个要求,甚至还表示可以承认日共为合法政党,允许他们通过议会斗争为工农争取合理权益,只是前提是所有的日共成员必须公开身份。赤色党有过当年“四一二”的教训之后,自然不会再这么天真,不过胡卫东还是同意要求日共以后放弃武装暴动的斗争方式,并让部分人员公开身份以便加强与日本政府的沟通,前提是日本放弃对外侵略扩张、对内残酷剥削的国策。
这个要求自然不低,但是胡卫东把话说得很活,比如“解放殖民地”就不算在对外侵略扩张之内,而只要平民百姓还过得下去,就不算是残酷剥削,因此日本政府最终还是接受了胡卫东提出的条件,尽管包括崇仁在内的日本高层都很明白,胡卫东这是有意将日本这“祸水”引向南洋的西方殖民地……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签署和约时,代表的不仅仅是赤色党与解放区人民政府,而是以中国中央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在和约上面签字,这个身份的得来,自然是因为此时国内的解放军已经基本完成了祖国统一的伟大使命。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虽然早在东北战局还未完全明朗之前。赤色党中央就要求各大军区作好解放全中国的准备,但是先动手的却是**……
当时**的总兵力虽然也有500万之众,但其中大半都是强拉壮丁拼凑出来的,无论是士气、训练还是作战经验都远不能与解放军的精锐之师相比,甚至连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都明显不如,而解放军纵然有一半的主力部队在与鬼子进行最后的决战,但哪怕是仅仅一半的野战军,也绝非**的乌合之众可以匹敌,老蒋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却竟然主动撕毁和平协议。白白送给赤色党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口实。他难道是脑子进水了吗?作为民国时期最成功的军阀,老蒋自然不会这么愚蠢,他之所以抢先动手,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因为此时他的重庆政府已经穷到快连军饷都发不出了。打固然是找死。可不打那就是等死啊!
历史上抗战进入第二年后,重庆政府的财政就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很大程度上是靠海外华人有意(捐款、认购公债等等。)或者无意的资助(侨汇之类)才能坚持下去;而在这个时空。这笔收入一开始就被赤色党分流掉了一部分,当中原野战军渡过长江、收复了沪宁杭地区,并力助江南军区迅速发展壮大、而日军则全力收缩退出大陆之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快就全都变成了解放区,这样一来就算还有很多海外华人支持蒋政权这个“合法”的中央政府,他们的资助也没法运进国统区……
可在财政濒临崩溃的窘境下,老蒋出于对解放军的恐惧,却不得不将军队规模维持在500万上下,光是这些官兵所需的军饷就超出了重庆政府的财力极限。无奈的老蒋只得疯狂加税,再加上各级官吏纷纷从中贪墨,使得实际向老百姓征收的税款大得惊人,其中四川的情况最为严重,提前收税居然收到了二十一世纪……
可即使如此,也依然无法填满巨大的财政黑洞,但重庆政府还有一招,那就是拼命开动印钞机,以恶性通货膨胀来饮鸩止渴,将沉重的财政负担间接转嫁给了国统区的老百姓,再加上胡卫东提出的“经济封锁”策略,导致国统区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使得物价愈发失控,仅仅1938年下半年这6个月内,国
另外朝鲜问题也值得特别说明一下,因为对日本趁着中国再树强敌的机会在谈判中向自己施加压力不满,胡卫东在朝鲜划界的问题上顺便阴了日本一把,只在和平协议中注明“鸭绿江、图们江以南,北纬39度线以北的土地为朝鲜人民共和国所有,中日军队均不得驻留,否则本协议自动失效。”,这也就意味着日军不能进攻朝鲜,而朝鲜军队南下却不受限制。日方未必没人看出其中的问题,但是日本人对于朝鲜军队十分蔑视,认为只要中**队不参战,光靠朝鲜军队根本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何况协议中也只是说“不能驻留”,也即是地面部队不能进入,动用航空部队进行报复却不在其内,所以日方并不认为朝鲜有胆子向南边的日占区发动进攻,即使真敢,也不过是给驻朝日军奉送练兵的机会罢了……
日本政府愿意和中国议和,除了急于摆脱战争持续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中国释放俘虏的众多日军官兵(注1)。历史上日本当局对于本国战俘都是持有鄙视甚至敌视的态度,除了飞行员之类的精英,日本当局很少会想到要将他们救回或者赎回,但是崇仁对于战俘的态度却与此前的历任天皇不太一样,他认为日军被俘的比例之低已经是世界历史上十分罕有的了,这说明他们在战场上已经竭尽全力,战败的责任不在于下层的普通官兵,而在于上层的错误决策和战场指挥的不力,因此强烈主张要将这些战俘要回来。
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损失实在太大,光是战死的人数就有200多万,不但陆军部队里的老兵几乎损失殆尽,甚至就连工农业生产也因为青壮劳力不足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总人数多达130余万的在华日本战俘就变得价值连城了,他们若能归国,无论对于日军地面部队战斗力的恢复,还是日本经济的恢复都将起到巨大的帮助,注1:战争期间滞留在中国的日本平民则不须交涉,本来就要遣返,但其中有技术特长的还是被胡卫东大都扣了下来,由于日本无法确认那些人是否还在人世,所以拿胡卫东的赖皮没有办法,就像中国对待被鬼子掠走的文物一样,不知道算不算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第五百零三章 停 战(下)
在日方作出让步、同意让那些战俘中的新老技工留在中国并将他们国内的家眷也一并送来之后,胡卫东代表赤色党同意将其余的战俘放回日本,但同时要求日本政府承诺不会对那些接受、或者是部分接受了赤色思想的战俘进行迫害。对此崇仁倒是显得颇为大度,他不但爽快地接受了这个要求,甚至还表示可以承认日共为合法政党,允许他们通过议会斗争为工农争取合理权益,只是前提是所有的日共成员必须公开身份。赤色党有过当年“四一二”的教训之后,自然不会再这么天真,不过胡卫东还是同意要求日共以后放弃武装暴动的斗争方式,并让部分人员公开身份以便加强与日本政府的沟通,前提是日本放弃对外侵略扩张、对内残酷剥削的国策。
这个要求自然不低,但是胡卫东把话说得很活,比如“解放殖民地”就不算在对外侵略扩张之内,而只要平民百姓还过得下去,就不算是残酷剥削,因此日本政府最终还是接受了胡卫东提出的条件,尽管包括崇仁在内的日本高层都很明白,胡卫东这是有意将日本这“祸水”引向南洋的西方殖民地……
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签署和约时,代表的不仅仅是赤色党与解放区人民政府,而是以中国中央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在和约上面签字,这个身份的得来,自然是因为此时国内的解放军已经基本完成了祖国统一的伟大使命。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虽然早在东北战局还未完全明朗之前。赤色党中央就要求各大军区作好解放全中国的准备,但是先动手的却是**……
当时**的总兵力虽然也有500万之众,但其中大半都是强拉壮丁拼凑出来的,无论是士气、训练还是作战经验都远不能与解放军的精锐之师相比,甚至连武器装备与后勤补给都明显不如,而解放军纵然有一半的主力部队在与鬼子进行最后的决战,但哪怕是仅仅一半的野战军,也绝非**的乌合之众可以匹敌,老蒋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却竟然主动撕毁和平协议。白白送给赤色党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口实。他难道是脑子进水了吗?作为民国时期最成功的军阀,老蒋自然不会这么愚蠢,他之所以抢先动手,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因为此时他的重庆政府已经穷到快连军饷都发不出了。打固然是找死。可不打那就是等死啊!
历史上抗战进入第二年后,重庆政府的财政就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很大程度上是靠海外华人有意(捐款、认购公债等等。)或者无意的资助(侨汇之类)才能坚持下去;而在这个时空。这笔收入一开始就被赤色党分流掉了一部分,当中原野战军渡过长江、收复了沪宁杭地区,并力助江南军区迅速发展壮大、而日军则全力收缩退出大陆之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快就全都变成了解放区,这样一来就算还有很多海外华人支持蒋政权这个“合法”的中央政府,他们的资助也没法运进国统区……
可在财政濒临崩溃的窘境下,老蒋出于对解放军的恐惧,却不得不将军队规模维持在500万上下,光是这些官兵所需的军饷就超出了重庆政府的财力极限。无奈的老蒋只得疯狂加税,再加上各级官吏纷纷从中贪墨,使得实际向老百姓征收的税款大得惊人,其中四川的情况最为严重,提前收税居然收到了二十一世纪……
可即使如此,也依然无法填满巨大的财政黑洞,但重庆政府还有一招,那就是拼命开动印钞机,以恶性通货膨胀来饮鸩止渴,将沉重的财政负担间接转嫁给了国统区的老百姓,再加上胡卫东提出的“经济封锁”策略,导致国统区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使得物价愈发失控,仅仅1938年下半年这6个月内,国